资讯

图录销售

友情链接

印章收藏热滚滚袭来
来源:    发布时间: 2011-10-11 15:20   2163 次浏览   大小:  16px  14px  12px
印章收藏热滚滚袭来

       西泠印社曾经拍出一枚孙中山自用印章,当时成交价格为16万元。在2011年的匡时春拍中,这枚起拍价18万元的印章,最终以218.5万元的价格成交,短短5年升值十余倍。

  早在西泠2008年春拍印章专场中,一方4厘米见方、高8厘米的田黄冻双凤钮闲章,就拍出了431.2万元的天价。2011年,西泠春拍的篆刻专场,拍到凌晨3点,仍然座无虚席,成交率100%,成为“白手套”专场。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火热与收藏品类的细分挖掘,印章、篆刻这门古老的艺术越发焕发活力,其所凸现的艺术价值和升值潜力不容小觑。

  名家印章5年涨10倍

  我们通常所说的印章,实际上是指从晚清到近代名家的作品。西泠印社印砚部经理蔡祥祥告诉记者,厘清印章市场的发展行情,要从两方面来说:一是篆刻,二是印材。

  先说篆刻。历史上,篆刻与诗、书、画被誉为中国文化的“四绝”,但篆刻真正进入艺术鉴赏范畴,是从元末明初开始的。最早的文献记载是“至元末会稽王冕以花乳石刻之”,业内人士将其看成是一个以石材入印的标志性节点,至明末时达到一个高峰,到清朝时兴起。在清代,随着甲骨文和青铜器的考古发现,金石学派兴起,诸多饱学之士都参与了金石篆刻和印章收藏,并涌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大家,包括丁辅之、张鲁庵、华笃安、高络园、葛书徵等印章收藏大家。目前,市场上出现的多是清代以后的印章。

  然而,上世纪90年代之前,中国却没有印章市场。最早进入金石印章市场的是日本的藏家。20年前,深谙印章文化的日本藏家从中国购买了大量名印,开启了这个市场。20年后,我们只能从拍卖会上见到这些珍贵的名章。近年来,随着印章拍卖的兴起,名家篆刻又逐渐为广大藏家与爱好者所关注,市场行情也在不断攀升。

  蔡祥祥告诉《投资与理财》记者:“从近几年发展情况来看,2007年属于市场最低点,当时2万元一方的印章,如今市场价已经20万了。当然,不是每一方都这样,但一般作品都是大概上涨5倍到10倍的样子”。

  印章行情分两种发展态势,即顶级名家和一般名家。像开启了近代篆刻的“西泠八家”,吴昌硕的、齐白石的等顶级名家,他们的涨幅就特别大,一般都有10倍左右的增长。一般的名家表现比较平稳,“一般名家的作品,2007年时拍到五六千、六七千的价格,现落槌价都到3万至5万了”。

  印材稀缺,名石可遇不可求

  众所周知,寿山、青田、昌化、巴林是中国著名四大系印章石。其中,寿山石因产于福建北部寿山乡而得名,开发迄今已有1500多年,明清以来发展为石雕工艺和印章石刻两大类别。

  随着对石材原生矿的不断开采,珍贵的原材料越来越少,因而也备受市场追捧。蔡祥祥告诉记者:“在这四种印材中,涨幅最大的是寿山石。比如寿山石中的极品田黄,在2006年不过三五千元一克,现在已经涨到几万元了,最高的10万元一克都有。”而荔枝冻更是艳压群石,身家跻身千万级,2008年时也就是几千块钱一克,现在的价格已达到一两百万了。因为荔枝冻是一个新品种,当时人们并未发现它的真正价值。

  印章为什么能脱颖而出?“主要原因就是材质的稀缺。原生矿越采越少,本来就已经十分可贵,再加上名家篆刻,名人使用,自然价值就会越来越高。”蔡祥祥告诉记者。

  藏石还是藏印,门道各有不同

  目前,除了西泠拍卖推出印章拍卖专场,其他拍卖公司也相继开设这类专场。拍卖市场上的印章多见于从晚清到民国,以及近代的作品,古代的很少;价格一般几万元到几十万元,最高到几百万元。业内人士介绍,即使如此,目前价格也不能算是市场的高点,上涨预期还是很明显。

  印章属于一个特殊的收藏门类。据悉,即使是同一名家,其书法作品的价格往往高过印章很多。比如,刚刚创下亿元书画拍卖纪录的齐白石,他的书画作品动辄几百上千万元人民币,而他本人所使用的印章却只有区区几万元。

  蔡祥祥告诉记者,目前的买家主要有三类群体,即收藏家、投资者和从事篆刻行业的人。收藏者收藏印章的出发点不同,但大致可分为藏石与藏印两种。看重藏印的行家,主要是从篆刻的艺术角度出发的,名家手笔当然是最重要的,但如果手工精细老到,就算是由无名氏制作,价值也不会低。

  而藏石的行家则是从自己喜欢的石头着手。事实上,收藏寿山石的人很多都是印章爱好者。因为,名贵的材质必然是名家篆刻,而名家又是刻给名家使用的。所以,收藏者要懂得石头,还要懂得雕刻,还要了解印文内容,是一个综合的门类。